Tesla Bot 功能進展迅速 ,商業化前景可期。2021年,在"特斯拉AI 日, 上,馬斯克發布了特斯拉的通用機器人計劃,并用圖片展示了人形機器 人 Tesla Bot 的大致形態。但當時的 Tesla Bot 只是個概念。一年后在 2022 特斯拉 AI 日上, 人形機器人擎天柱(Optimus )實體亮相。2023 年 5 月中旬的特斯拉股東大會上,馬斯克又展示了 Tesla Bot 的新進展, 現在 Tesla Bot 已經可以流暢行走,并還能靈活抓取放下物體。馬斯克 在會上表示 "人形機器人將會是今后特斯拉主要的長期價值來源。如果 人形機器人和人的比例是 2 比 1, 則人們對機器人的需求量可能是 100 億乃至 200 億個,遠超電動車數量。
近的 Tesla Bot 功能突破來源于特斯拉改進的電機扭矩控制以及環境 建模等技術。特斯拉利用一些技術方法改進了人形機器人的動作和控制, 包括電機扭矩控制、環境發現與記憶、基于人類演示訓練機器人。先, 研究團隊使用電機扭矩控制(motor torque control )操縱人形機器人 腿部的運動,讓機器人落腳力度保持輕緩。對于一個機器人來說,觀察 或感知周圍環境是非常重要的,因此特斯拉為人形機器人添加了環境發 現與記憶的能力。現在該人形機器人已經可以對周圍環境進行大致建模。 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具備與人類相似的身體結構, 特斯拉的研究團隊使 用大量人類演示訓練了機器人,特別是在手部動作方面,旨在讓其具備 與人類似的物體抓取能力。
具身智能帶來的 AI 價值遠比人形機器人更大。具身智能大的特質就是能夠以主人公的視角去自主感知物理世界,用擬人化的思維路徑去學習,從而做出人類期待的行為反饋,而不是被動的等待數據投喂。 人形 機器人提供了各種基于人類行為的學習和反饋系統, 為實現更復雜行為語義提供了迭代的基礎和試驗場,因此,人形機器人的逐步完善也為具 身智能的落地提供了方向。 而面向工業等場景的具身智能應用并非一定 要是人形機器人,因此具身智能背后的技術和方法論才是核心,也意味 著具身智能所帶來的價值要遠遠G于人形機器人本身。 換句話說,人形 機器人是具身智能的重要應用場景,也將為具身智能的迭代優化提供方 向和空間。
資料獲取 | |
服務機器人在展館迎賓講解 |
|
新聞資訊 | |
== 資訊 == | |
» 全方位移動機器人運動學模型:增加了機器人 | |
» 雙輪差速移動機器人運動學模型:機器人的幾 | |
» 智能機器人電機的選擇參考要素:負載性質, | |
» 雙輪差速智能移動機器人的優點:定位準確, | |
» 商用機器人的全方位輪的優勢:任意方向運動 | |
» 三輪智能機器人的優點:機構簡單,旋轉半徑 | |
» 輪式移動機器人的構成要素:車體、車輪、支 | |
» 智能機器人自主位置的檢測常用的五種方法 | |
» 輪式移動機器人的種類:車輪數、運動約束性 | |
» 上海市支持人工智能賦能廣告業創新發展的若 | |
» 杭州市具身智能機器人“強鏈補鏈” 三年行 | |
» GB/T 45873-2025《信息技術 | |
» 2025AI賦能教育行業發展趨勢報告-解 | |
» 國家標準丨GBT 45988-2025《 | |
» 2025年人工智能就緒度白皮書-企業數智 | |
== 機器人推薦 == | |
![]() 服務機器人(迎賓、講解、導診...) |
|
![]() 智能消毒機器人 |
|
![]() 機器人底盤 |
![]() |